选举
词语解释
选举[ xuǎn jǔ ]
⒈ 选取任用贤才。
例选举总统。
英elect;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 隋 以后,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正史自新、旧《唐书》以下至《明史》皆有《选举志》。
引《文子·上义》:“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
《北史·牛弘传》:“弘 在吏部,先德行后文才,务在审慎…… 隋 之选举,於斯为最,时论服 弘 识度之远。”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先帝独见远览,恩义并用,增修教养之法,肇开选举之路,盖十有餘年矣。”
严复 《原强》:“欲讲实学,非易立选举之法则,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梅福 有言:不循伯者之道,欲以 三代 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也。”
⒉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举》:“考各国议员选举之例,为民主、君民共主等国最重之典章。”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大会上进行民主选举,我爸爸即刻成为当地要人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〇三章:“您真有两下了。往后选举,我看这个妇女主任得您当了。”
国语辞典
选举[ xuǎn jǔ ]
⒈ 择善而推举。
引《淮南子·兵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志,谋虑足以知强弱之势。」
近推选
反指定
⒉ 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依规定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某种职位 的一种程序。
分字解释
造句
1.他要在市长选举中获胜简直是白日做梦。
2.凡是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公民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如果重置政府的竞选不是一条通向选举胜利的康庄大道,那它可能是保守党继续的唯一荣誉。
4.我们班的班长做事都是一丝不苟的,全班都学都很佩服他,所以选举他做班长。
5.糖瓜走到二鬼他们面前,对二鬼说:选举的事不能耽搁,你和镇上来的包村干部好好配合,我先和云去派出所。
6.最令万义宪爱不释手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他从1954年巴东县第一次人大选举开始,收藏至今的43张选民证。
7.*弯中时电子报综合报道说,*弯政坛每逢选举,光怪陆离的话题就层出不穷,其中的桃色纠纷,更是信口拈来比比皆是。
8.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裁的密谋狂的道路。
9.此前,奥巴马自己的阿富汗大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还要求卡尔扎伊遵守公正的选举程序,所以随后便召回加尔布雷斯的做法让人诧异。
10.选举观察团稀稀落落的到访,使这一问题更加恶化,因为组织上的不连贯性会导致大家更容易将各种建议抛诸脑后。
相关词语
- lǐ xuǎn里选
- tiāo xuǎn挑选
- jǔ dòng举动
- jǔ bàn举办
- wén xuǎn文选
- biān xuǎn编选
- xuǎn míng选名
- yī jǔ yī dòng一举一动
- xuǎn zé选择
- xuǎn qǔ选取
- xuǎn jǔ选举
- xuǎn jǔ选举
- shǒu xuǎn首选
- yí jǔ仪举
- jǔ wú yí cè举无遗策
- jié xuǎn节选
- xuǎn shǒu选手
- yì jǔ逸举
- píng xuǎn评选
- mín xuǎn民选
- yí jǔ移举
- xuǎn mín选民
- bǔ xuǎn补选
- jǔ bù shèng jǔ举不胜举
- xuǎn měi选美
- jǔ xíng举行
- yī jǔ一举
- xuǎn mín zhèng选民证
- yì jǔ义举
- jǔ shì举事
- jǔ mù举目
- jǔ yī fèi bǎi举一废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