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士
词语解释
公士[ gōng shì ]
⒈ 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⒉ 公正之士。
⒊ 武功爵名。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汉同秦制。后代亦或沿用。
⒋ 复姓。汉有公士不害。见《通志·氏族四》。
引证解释
⒈ 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引《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
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
《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
⒉ 公正之士。
引《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
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
⒊ 武功爵名。 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 汉 同 秦 制。后代亦或沿用。
引《商君书·境内》:“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
颜师古 注:“言有爵命,异於士卒,故称公士也。”
《北史·魏纪三》:“秋七月癸丑,以皇太子立,詔赐人为父后者爵一级,为公士;曾为吏属者爵二级,为上造。”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丙申,赐诸道高年百二十七人爵为公士。”
⒋ 复姓。 汉 有 公士不害。见《通志·氏族四》。
国语辞典
公士[ gōng shì ]
⒈ 秦制爵位名称,用来赏赐有功劳的人。汉代承袭之,北宋也曾采用秦制,赏赐人民爵 位称为「公士」。
⒉ 卿、大夫、士的孩子。
引《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⒊ 公平正直的士人。
引《荀子·不苟》:「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
德语Gongshi (Eig, Fam)
分字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 gōng shì公式
 - gòng shí共识
 - gōng shì攻势
 - gōng shì公示
 - gōng shì公事
 - gòng shì共事
 - gōng shì工事
 - gōng shí工时
 - gōng shǐ公使
 - gōng shì宫室
 - gōng shǐ宫使
 - gōng shì宫事
 - gōng shì宫市
 - gōng shī工师
 - gōng shí功实
 - gōng shī公尸
 - gōng shí工食
 - gòng shí贡实
 - gòng shì贡试
 - gōng shì工市
 - gōng shì供侍
 - gòng shì贡士
 - gòng shì供事
 - gōng shǐ弓矢
 - gōng shì功事
 - gōng shì弓势
 - gòng shì共势
 - gōng shì公市
 - gōng shí公实
 - gōng shì公室
 - gōng shì功饰
 - gòng shì贡事
 - gōng shì弓室
 - gōng shǐ觥使
 - gòng shì贡市
 - gòng shī贡诗
 - gōng shì公试
 - gòng shǐ贡使
 - gōng shǐ公史
 - gōng shì恭士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zhàn shì战士
 - gōng lù公路
 - gōng píng chèng公平秤
 - zhú gàn gōng竺干公
 - nǚ shì女士
 - bái yī shì白衣士
 - gōng huì táng公会堂
 - shuò shì硕士
 - gōng wù公物
 - rén mín gōng shè人民公社
 -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
 - gōng lǐ公理
 - qí shì骑士
 - yuàn shì院士
 - nán shì男士
 - ruì shì瑞士
 - wèi shì卫士
 - cǎo yī shì草衣士
 - gōng fēn公分
 - shēn shì绅士
 - xián shì贤士
 - fèng gōng奉公
 - shù shì术士
 - shè huì gōng dé社会公德
 - jiǎng shì quán蒋士铨
 - jìn shì进士
 - sǐ shì死士
 - shì yǒu士友
 - jué shì爵士
 - gōng yòng公用
 - gōng jué公决
 - dào shì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