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

拼音bù yǐ
注音ㄅㄨˋ 一ˇ

词语解释

不以[ bù yǐ ]

⒈  不为,不因。不用;不靠。无论;不管。

引证解释

⒈  不为,不因。

《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⒉  不用;不靠。

《孟子·离娄上》:“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⒊  无论;不管。

《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
《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国语辞典

不以[ bù yǐ ]

⒈  不因、不因为。

《文选·班固·东京赋》:「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⒉  不用。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
《文选·陆机·演连珠五〇首之八》:「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

⒊  不论、不管。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若夜起得悉平等,不以玉石金土,一等燋然,拣甚大地山河,一时倾灭。」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分字解释

※ "不以"的意思解释、不以是什么意思由汇易记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那些就此类问题在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学者一提及“绥靖”、“安抚”就翻白眼,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2.在很多人那里,一种洁身的缺乏并不是意志使然,而是一种不以为然的智识态度。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生活的乏味和雷同不是他们对自己的选择,也不是对无可选择之处境的自然迎合,而是一种对自知之明的嗤之以鼻,一种对理解力的本能讥嘲。费尔南多·佩索阿

3.恩国的山水画,笔写山水,意超物外,不以巧能媚俗,不以虚诞欺世,可谓“文质彬彬”也。

4.我女人知道这事由她而起,于是勉强微笑,故作冷静,遮掩她心理上的难受。我却不以为然。

5.每当我看到突然就辞职,说走就走去旅行,突然换一种生活的故事,心里都不以为然。因为这样的故事,只讲了一半,不完整。沈嘉柯

6.他的发言,大家不以为然,反而把他驳得体无完肤。

7.对这个怪异的老头,秦石不以为然,落拓不羁的玩笑道:“老头,你要能坐上前三排,本少我能坐台上去你信不信?”。

8.我劝告他不要*博,可他不以为然,不改恶习。

9.一些人的确关注这个问题,但另外一些人却不以为然。

10.在平常的日子里,修建自己精神的粮仓,储蓄应付巨变的粮草。一旦精神的灾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降临时,女人才不会崩溃。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