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

对立

拼音duì lì
注音ㄉㄨㄟˋ ㄌ一ˋ

繁体對立

词语解释

对立[ duì lì ]

⒈  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抵消、抑制、中和或其他的相反作用。

对立面。

counter;

⒉  两种力量之间竞争、倾轧或敌对行动的事实。

城乡之间年代久远的对立。

conflict;

⒊  冲突的势力或倾向的对抗。

宗教和科学之间的所谓的对立。

antagonism;

引证解释

⒈  相向而立;并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唐 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明 刘基 《渡江云》词:“定巢新燕子,睡起雕梁对立,整乌衣。”

⒉  敌对;互相抵触。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至於对立鼎峙,雌雄所争,则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画。”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因为这是和‘夷狄’对立的字眼。”

⒊  哲学上指事物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八章:“矛盾就是同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东西的意思。”

⒋  犹对立面。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而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发展就是对立的斗争。”

国语辞典

对立[ duì lì ]

⒈  相对而立。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⒉  两种事物互相敌对、排斥、抵触。

宋·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至于对立鼎峙,雌雄所争,则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画。」

作对

妥协 统一

分字解释

※ "对立"的意思解释、对立是什么意思由汇易记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好像隔着一条万里长城似的。

2.现代文明似乎把各种欲望,尤其是本能的欲望、权力欲和所有欲,从人的生命中无限制地引诱出来,似乎还要增大,欲望的放纵会产生人们之间的对立抗争,导致生命和自然的破坏。这似乎是现代的一个横断面。

3.敏感柔脆的人,自卫的方法通常是两种,一是尖锐的对立,二是用貌似温柔的“不抵抗”,使对方的敌意变成无用功。黎戈

4.布伯指责马克安分子将得救的灵与现存社会对立起来,视社会为不可救药的恶,而教会却看到,如此极端的救赎论会直接损害此世秩序的基础。

5.让各个层次不同社会利益群体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它也是一种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对立情绪和不同意见发泄出来的途径,以避免它们的不断累积而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6.看似截然相反的事物,往往会在当初极端对立的地方找到共同的归宿。

7.高洋在诏书中将州郡膨胀主要归罪于豪家大族,不能不说是别有用心的,显示了高氏政权与豪右的对立态势,高洋以此为借口打击豪右的用意也昭然若揭。

8.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9.班干部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学习,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10.吉拉斯的理论是不太重要的,与格瓦拉的区别是不太重要的,与甘地、鲁迅、林肯、白求恩、屈原、谭嗣同、托尔斯泰、布鲁诺以及更多不知名的热血之躯的区别,同样是不太重要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历史处境,可以有不同乃至对立的政治立场,有不同乃至对立的宗教观、审美观、学术观、伦理观……一句话,有不同乃至对立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