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īng

一丁

拼音yī dīng
注音一 ㄉ一ㄥ

词语解释

一丁[ yī dīng ]

⒈  一个成年男子。《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一枚钉子。

引证解释

⒈  一个成年男子。

《宋书·孝武帝纪》:“制 荆、徐、兗、豫、雍、青、冀 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復一丁。”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⒉  “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竇苹 《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 竇 説虽当,而无所据。偶读 孔毅父 《续世説》,引 宏靖 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箇字’,乃作此箇字。因知箇误为丁,无可疑者。”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睁眼苫眉捻髩鬚,带包巾一顶,繫环绦一付,怎知他不识字一丁无。”
《明史·王瑞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新淦笔工》:“妍媸能否惟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 毘陵。”

⒊  一枚钉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雷公炮炙论》云:‘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螫大木,自其性相制耳。”

国语辞典

一丁[ yī dīng ]

⒈  一个成年男子。

《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夏五月辛酉,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
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

⒉  一个的譌误。

《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分字解释

※ "一丁"的意思解释、一丁是什么意思由汇易记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北风呼呼的刮着,寒风凛冽,到处都是白的,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凌。人们都穿着厚厚的大衣,围着厚厚的围巾,把整个人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有一丁点的风吹进来。

2.有太多唐突的喜欢,只是因为对方对你的一丁点好,你就靠着这点感动,没问过以后就毫无指望的走了这么久。

3.也许年轻人就可以借着莫名其妙的敏感而在无形中沟通起来。不必要认识,而只消在陌生上头多了一丁点的热情,那份情意也正像路边看了一朵好看的花,特别停下来多看几眼,觉得是天意、是千载难逢的缘,于是怜惜地走过去。仙枝

4.他不识一丁怎么能当人家师傅那。

5.因为喜欢远远大于讨厌,而那一丁点的厌恶在那么多的喜欢面前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6.别看他衣冠楚楚,实际上不识一丁。

7.那儿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全村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识一丁,家信都得请外村人帮着写。

8.一百零一、一切都存在于渺小之中,我就是相信这种说法的人。孩子虽然幼小,但他是未来的成*;脑袋虽然狭窄,但它蕴藏着无限的思想;眼珠才不过一丁点儿大,它却可以看到广袤的天地。

9.可能他们自身就是这些迫在眉睫灾难的肇因,我对此不会有一丁点诧异,因此不能把他们誉之为英雄。

10.这个欺骗了我,我必须给与还击,我不会放牛任何一丁点儿属于我的幸福,哪怕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坠入地狱,我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