撧耳揉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撧耳挠腮”。
出处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我撧耳揉腮,有口难开。”
基础信息
拼音yōng ěr róu sāi
注音ㄩㄥ ㄦˇ ㄖㄡˊ ㄙㄞ
繁体撧耳揉顋
感情撧耳揉腮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状语;指焦急无计的样子。
近义词撧耳挠腮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不厌其烦(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离经辨志(意思解释)
- 人面兽心(意思解释)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解释)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释)
- 秣马厉兵(意思解释)
- 照葫芦画瓢(意思解释)
- 春风风人(意思解释)
-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 抛砖引玉(意思解释)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释)
- 识字知书(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作壁上观(意思解释)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举直错枉(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聪明才智(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败德辱行(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一刹那(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释)
- 人尽其才(意思解释)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反手可得 |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
| 自拔来归 |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 一钱太守 |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
|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 口快心直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 临危受命 |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 废书而叹 |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 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 满天飞 |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
| 拳头产品 |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
| 进退维谷 |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 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 |
| 随俗雅化 |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
| 解甲归田 | 解:脱下;甲:铠甲。脱掉军装;回家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