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战必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例子《晋书·杜预传》:“预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基础信息
拼音wàng zhàn bì wēi
注音ㄨㄤˋ ㄓㄢˋ ㄅ一ˋ ㄨㄟ
繁体忘戰必危
感情忘战必危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近义词忘战者危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强取豪夺(意思解释)
-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意思解释)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解释)
- 掉舌鼓唇(意思解释)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释)
- 罗掘一空(意思解释)
- 刑期无刑(意思解释)
- 压岁钱(意思解释)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意思解释)
- 不分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路无拾遗(意思解释)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释)
- 冒失鬼(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意惹情牵(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疚心疾首 |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太岁头上动土 |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刻骨铭心 |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结党营私 |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
促膝谈心 |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走过场 |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