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瓮中之鳖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瓮:大坛子;鳖:甲鱼。 |
富贵骄人 |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分门别类 |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势在必行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致知格物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