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头磕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楞头楞脑”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基础信息
拼音léng tóu kē nǎo
注音ㄌㄥˊ ㄊㄡˊ ㄎㄜ ㄋㄠˇ
繁体楞頭磕腦
感情楞头磕脑是贬义词。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楞头呆脑、楞头楞脑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脆而不坚(意思解释)
- 金光闪闪(意思解释)
- 长命富贵(意思解释)
- 挥霍无度(意思解释)
- 牝鸡司晨(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酒能乱性(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龙驭上宾(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形影相随(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拨乱济危(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发人深思(意思解释)
- 乱作一团(意思解释)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勤俭节约 |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
| 好说歹说 |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
|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 顺口溜 |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 |
| 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 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 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 营私舞弊 |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
| 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 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 黄钟毁弃 |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 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 倒悬之急 |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