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口卷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缄默不言。
出处宋·苏洵《谏论下》:“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例子清·王韬《弢园文录·洋务下》:“至此几于噤口卷舌,而绝不敢复措其手足。”
基础信息
拼音jìn kǒu juàn shé
注音ㄐ一ㄣˋ ㄎㄡˇ ㄐㄨㄢˋ ㄕㄜˊ
繁体噤口捲舌
感情噤口卷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不说话。
近义词缄口不言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致远恐泥(意思解释)
- 莫衷一是(意思解释)
- 患难与共(意思解释)
- 想望丰采(意思解释)
- 一拥而上(意思解释)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释)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恶醉强酒(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羊质虎皮(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望尘靡及(意思解释)
- 师严道尊(意思解释)
- 群山四应(意思解释)
- 材优干济(意思解释)
- 服气吞露(意思解释)
- 忠果正直(意思解释)
- 过五关斩六将(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绿林豪客 | 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指伤害人民的群盗股匪。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扫地出门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列风淫雨 |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错落有致 |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