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而去的成语故事


拂袖而去

拼音fú xiù ér qù

基本解释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暂未找到成语拂袖而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拂袖而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引鬼上门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
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挥霍无度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刑期无刑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算无遗策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春风风人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扬威耀武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衣锦还乡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今是昨非 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分路扬镳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