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殆的成语故事


知止不殆

拼音zhī zhǐ bù dài

基本解释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暂未找到成语知止不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知止不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麻痹大意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明若观火 《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多才多艺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主忧臣劳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铁面无私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汗牛充栋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自食其果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目不斜视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讨价还价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室迩人遥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颜红底事发先白,室迩何妨人自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