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论的成语故事


同日而论

拼音tóng rì ér lùn

基本解释犹言相提并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暂未找到成语同日而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日而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错综变化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
以文乱法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亦复如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乐道好古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到此为止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暴取豪夺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