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的成语故事

拼音tí xiào jiē fēi
基本解释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人的行为既令人感到难堪;又令人觉得可笑。皆非:都不是。
出处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笑啼皆不敢,方验作人难。”
啼笑皆非的典故
南朝陈将要灭亡,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不能相保,就将铜镜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分离,相约于正月十五日当街卖破镜来取得联系。陈亡,妻没入杨素家。到期徐德言辗转至长安,找到卖破镜的仆人,在杨素面前乐昌公主作诗“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啼笑皆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天王老子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
狐群狗党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
用心竭力 | 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
妇人醇酒 | 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閒……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
先声夺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举重若轻 |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志在千里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群龙无首 |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出头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