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意广的成语故事


才疏意广

拼音cái shū yì guǎng

基本解释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才疏意广的典故

东汉时期,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才学很高,名声大,但缺乏政治、军事才能,因与董卓不合,被派去镇压黄巾起义军,经常被起义军包围,刘备帮他解围。袁绍的儿子袁潭率军攻打孔融,活捉了他的妻小,这个才疏意广的孔融吓得仓皇逃跑。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才疏意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死灰复燃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本位主义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师心自是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空空荡荡 浩然《艳阳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缘悭分浅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盲人说象 元 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
七搭八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