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四海的成语故事


九洲四海

拼音jiǔ zhōu sì hǎi

基本解释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暂未找到成语九洲四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九洲四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长嘘短气
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零光片羽 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惊心动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饿虎吞羊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过而能改 《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鬼头鬼脑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互通有无 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