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不仁的成语故事


麻痹不仁

拼音má bì bù rén

基本解释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出处明 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暂未找到成语麻痹不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麻痹不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主忧臣劳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多情善感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十羊九牧 《隋书 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春冰虎尾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风和日丽 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风急浪高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