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的成语故事


求同存异

拼音qiú tóng cún yì

基本解释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

出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暂未找到成语求同存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求同存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醋海翻波
捻神捻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
素昧平生 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忧喜交集
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缘悭分浅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形神不全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