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默守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mò shǒu jìng
注音ㄍㄨㄥ ㄇㄛˋ ㄕㄡˇ ㄐ一ㄥˋ
繁体恭嘿守静
感情恭默守静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安身之处(意思解释)
- 一钱太守(意思解释)
- 莫衷一是(意思解释)
-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意思解释)
- 绳锯木断(意思解释)
- 鸿鹄将至(意思解释)
- 不费吹灰之力(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冲锋陷阵(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释)
- 材优干济(意思解释)
- 绝路逢生(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衣锦褧衣 |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 
| 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 
| 一时一刻 |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 常年累月 |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 叽叽喳喳 | 语音杂乱。 |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 药石无效 | 药石:药和治病的石针。药和石针都不见效。形容病情严重。 | 
| 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 振聋发聩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