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谟训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出处《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例子尧、舜、汤之道在典谟训诰之间。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基础信息
拼音diǎn mó xùn gào
注音ㄉ一ㄢˇ ㄇㄛˊ ㄒㄨㄣˋ ㄍㄠˋ
繁体典謨訓誥
感情典谟训诰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经典。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秋高气和(意思解释)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意思解释)
- 有两下子(意思解释)
- 水至清则无鱼(意思解释)
- 自怨自艾(意思解释)
- 盲人说象(意思解释)
- 胆如斗大(意思解释)
- 安安静静(意思解释)
- 掉以轻心(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离弦走板(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己溺己饥(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志(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稀里哗啦 | 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 |
| 绝长续短 |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 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 凤毛麟角 |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
| 玉卮无当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 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 漫不经心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 将功折罪 |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 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